周氏闭壳龟背甲呈褐色到黑色,腹甲黑色中部有黄色斑块,头部是橄榄色。成体甲长为15–22厘米。
可能分布在云南东南部或广西西部的森林中,模式产地在广西南宁附近。尽管在中国和越南进行了近三十年的密集搜索,但尚未在野外发现该物种。
根据1990年至2010年间交易中出现的样本数量(<200),该物种的分布范围可能非常有限。自2009年以来,一直没有发现新的个体,这加剧了人们对周氏可能已经在野外灭绝的担忧。
目前,少数繁殖者已经能够繁殖出这种物种,最成功的是德国的Elmar Meier,从三个繁殖对中培育出80多只幼苗。目前,全球有记录的圈养种群总数约为140个个体。
由于圈养的基因库非常小,其创始种群数量比十年前(采集最后一批野生个体时)减少了约85%,而且没有已知的野生栖息地,周氏闭壳龟显然是一个高度优先保护的物种。
2017年,已经有了人工子二代周氏出壳(即人工条件下孵化的幼龟长大又繁殖出来的子代)。不久后,明斯特奥尔维特动物园(Allwetter Zoo Münster)也成功繁殖了人工子二代。
由于缺乏野生个体资料,人工饲养的种群会被喂饲鱼、虾、蜗牛、蚯蚓和其他肉类,并搭配一些水果和蔬菜,并习惯在水中进食。
目前人工饲养的模式为半水偏水。陆区约占环境三分之一左右。需要保持水质清洁及定期换水。水温保持在25-32度。
相关阅读: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龟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