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缘闭壳龟是所有闭壳龟种中分布范围最大的一种,分布于中国南部,几乎遍及越南的整个山区(南至至少庆和)、柬埔寨北部、老挝、缅甸、孟加拉国东部(吉大通山区)、印度(纳加兰、阿萨姆、印控”阿鲁纳恰尔邦”、米佐拉姆、梅加拉亚、曼尼普尔)和不丹。据称锯缘也分布在泰国北部,但其说法尚未得到充分证实。
锯缘主要为陆栖,栖息在海拔100-700米(在少部分地区高达1100米)的中等海拔雨林中。高度肉食性,主要捕食昆虫和蜗牛。
锯缘的成体大小为甲长15至25厘米。
外观
甲壳很高,有一条清晰的中线背龙骨。后缘明显呈锯齿状,前部呈扇形。腹甲相对较大,前部存在可活动的韧带。头部很大,头部后部有相当大的头肌,并有一个强有力的钩状上颌。甲壳通常是深棕色,但也存在各种颜色,例如从浅黄色到几乎黑色,通常也有铁包金类型颜色。腹甲为黄色、浅黄色或浅棕色,通常带有不同程度的深色斑纹。
亚种
越南南部亚种(奥氏锯缘)相比模式亚种而言,甲壳背侧更圆、头部具有细灰色网状花纹、背甲更高概率出现放射纹。奥氏底板多放射纹,模式底板仅有黑斑块或牙底。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奥氏的分布仅限于越南南部(从广平南部到庆和省)和邻近的柬埔寨(腊塔尼基里省)以及老挝东南部,但有证据表明,奥氏也可能分布在缅甸,在几个地区与模式分布存在重叠/整合。来自印度和缅甸其他地区的奥氏似乎与模式关系更密切,正在进行的基因研究有期望研究清楚这个问题。
*奥氏锯缘
*模式锯缘
行为及环境
锯缘的外表使其在森林落叶层中伪装得很好,具有高度隐蔽的行为(通常隐藏在落叶层或原木下或小岩洞中)。很少被观察到进入水中,但已知锯缘在季风开始时更活跃。
常栖息在常绿、半常绿和亚热带阔叶林(海拔200-2500米)。喜欢靠近溪流的落叶林。
在越南Cuc Phuong国家公园的为期四年每周无线电跟踪13只锯缘的过程中,从未观察到该物种进入水中。在人工圈养条件下,当有足够的陆地面积时,锯缘也很少进入水中。当观察到龟主动泡水时,可能与酷热或应激相关,如果环境湿度并不低,则需要密切关注该个体健康状况。
锯缘的栖息地范围平均为3.95公顷,个体和年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温暖潮湿的夏季,锯缘主要在土壤基质的森林山谷度过,相比之下,冬季锯缘常在岩石斜坡上岩石裂缝中度过。在越南北部的野外,锯缘活动最常出现在雨季开始时,即5月至6月。在一项关于野生锯缘在三个不同季节的日常活动模式的研究中,发现锯缘的活动在温度低于18℃时停止,8月的平均日活动距离为11.92米,而12月的平均日活动 距离仅为1.28米(8月的日均温为23.8℃,12月的日均温仅为16.7℃)。
饮食
杂食性。该物种在野外高度食肉,也在自然环境中吃各种各样的植物,特别喜欢野果。偶尔也会吃蠕虫、蜗牛和其他肉类。
在Cuc Phuong国家公园进行的遥测研究中的观察结果表明,蜗牛和蘑菇是锯缘主要的食物,在旱季这两种食物数量有所减少。野生锯缘的粪便中常发现蜗牛壳碎片,蜗牛在与该物种相关的岩石石灰岩环境中特别丰富。
人工饲养
公龟在交配时具有攻击性,除交配期外,应单独饲养;母龟可以被安置在一起。公龟可能出现全年发情的现象,但可以只在春季和秋季放与母龟交配。
值得注意的是,锯缘身上常会出现寄生蜱虫,并可能对龟造成健康和病媒风险。将龟移至更潮湿的环境似乎可以减少蜱虫的发生,人工手动清除蜱虫也是有效的(镊子夹爆,垂直拔出)。
人工环境母龟每窝蛋数在1–5之间,孵化温度为26至27ºC,孵化期为83至95天。出壳苗均重12克,甲长为35–40毫米。
出壳大约一周后,就可以试喂龟苗,挑食的小龟可以试喂小型无脊椎动物后转龟粮饲养,如蚯蚓、花园蜗牛、木虱、水牛蠕虫和小型蟋蟀。
成体是杂食性的,接受各种各样的食物,如蜗牛、蛞蝓、鱼、乳鼠、蚯蚓、蚯蚓、虾,以及水果和一些蔬菜;他们甚至会吃褐云玛瑙螺(非洲大蜗牛,比较恶趣味,不建议提供)。
锯缘目前国内饲养遇见的高频问题有湿度不足的沾甲、混养爆其它龟的头、养着养着头肌萎缩眼睛凹陷然后消瘦挂掉、拒食、舌头黑、挑食等。算是国内龟种饲养重灾区。部分原因是因单个体价值相对较低,导致运输途中防护措施不足产生挤压腐甲、应激、脱水、肠胃蠕动紊乱等现象。部分原因是饲养条件参差不齐,温湿度饮食结构欠缺导致长期的脱水、肾衰、低钙血症等问题。
尤其是奥氏锯缘,运输路途较长,导致大部分个体抵达国内时已经将自身储备消耗的差不多了,就表现为普遍的“轻手”,免疫抑制时间过长也导致了寄生虫爆发、应激综合征,在圈内落得了难养的名声。加上原产地更为炎热,奥氏进入国内几乎无法冬化,强行冬化也使得奥氏损耗率较高。
繁殖
海南锯额5月至7月为蛋季,6月中旬达到高峰。每窝大小在1-8个蛋之间。孵化期为90–110天。蛋比较大,壳很脆。出壳苗甲长约35mm至40mm。
公龟在交配过程中非常好斗。在某些情况下,公龟会追逐并伤害母龟,特别是会咬住母龟的颈盾,甚至造成母龟颈盾缺失。这种进击行为通常会持续到母龟不再反抗为止。
母龟产卵时会用后腿挖窝,用泥土覆盖龟蛋,也会在落叶下产卵。一般来说,蛋在26–28ºC下可以孵化成功,但据报道,在23–30ºC之间的温度波动孵化也可成功。龟蛋通常在90-110天后孵化(大范围82-120天),出壳苗重约8-12克,甲长在35-42毫米之间。
在野外,已知锯缘与黑腹、布氏、图画及三线都有杂交。在海南,海南锯缘与海南黑腹杂交种被圈内惯称为琼崖。
相关阅读:
-
-
-
-
-
-
-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龟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