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龟人——尊重生命,敬畏自然!

专注家庭养龟领域,分享养龟知识,交流技术行情,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倡导生态养殖。

【龟种专题】刺山龟Heosemys spinosa

国内也称“太阳龟”。刺山是一种小到中等体型的龟,甲壳呈玫瑰褐色。头部可能是棕色或灰色,两侧各有一个黄色斑点。腿是灰色的,有黄色斑点。脚稍微有蹼。幼龟的壳边缘有锯齿。当龟逐渐长大,壳边的“刺”会磨损和磨平变得模糊。

目前刺山的刺的用途尚未被完全研究,大致认为就是伪装及防御。也有说法是可以防止如蛇一类的捕食者吞下幼龟。

其实这也是大家想要饲养刺山前需要考虑清楚的一点。小时候的刺山像朵太阳和手里剑,但是当它长大了棱角磨没了就长得好似翻版亚巨。如果仅仅是喜欢小时候的刺山,长大了它变了会对它失望、或者不喜欢亚巨那样的长相的话,入手前还是要考虑好。


分布

刺山龟原产于东南亚和大洋洲,在这些地区分布相对广泛。该物种遍布菲律宾、新加坡、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婆罗洲和苏门答腊岛也仍有少量种群。

*有研究探讨是否刺山存在不同亚种,但因样本不足及基因污染该研究未能得出明确结论。但从外表上看确实存在不少差异化特征。


栖息地

刺山栖息在低地和丘陵雨林,通常在小溪附近。刺山喜爱凉爽、潮湿、阴凉的地区。它通常隐藏在落叶或草丛中。成体栖息在森林中,在野外条件下会偏向夜间活动和杂食性成体偏陆栖,幼体及亚成更偏半水栖


成体大小

甲壳长度约175 mm至220 mm,重量约1.5 kg至2.0 kg。

*左列为母龟,右列为公龟


人工饲养

  • 室内饲养——成体应被安置具有陆地和水域的大型(852升以上)环境(推荐个体面积为178 cm X 61 cm X 61厘米高)中。水域面积应至少占总面积的一半,并保持在6至10 cm的水深。陆地垫材可选用5 cm深的河砾石层(6-8 mm大小),表层可铺设泥炭藓和长纤维水苔,产卵区深度为15-25 cm。许多龟主发现,刺山也喜欢大部分时间把自己埋在落叶堆里。幼龟和亚成可饲养在与成体类似但较小的环境中。每周可进行一到两次模拟降雨的喷淋帮助其适应环境及维持大环境湿度。

  • 户外饲养——可选用种植有灌木的大型户外围栏和一个大而浅的干净凉爽水池。在寒冷的月份,需要移回室内进行保暖或加温饲养。

  • 温度和照明——可使用全光谱太阳灯(150 W)提供日光区域,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7至30°C之间。如全年加温则应提供白天12小时和夜间12小时的光照周期。



喂食及营养需求

刺山龟本质上大多偏素食,但人工条件下也会摄入一定比例的荤食。可以每周给他们喂食两到三次由水果、蔬菜和羽衣甘蓝组成的沙拉;每两周给成体喂食一次去皮大鼠或乳鼠,但不建议给龟苗和亚成喂食过大比例的肉食。大多数幼龟非常喜欢西红柿,如遇挑食拒食个体可尝试使用西红柿开食。如果正常提供混合蔬菜,通常不需要补充维生素。


繁殖

交配行为通常发生在溪流和其他水体中或附近,在12月至2月间均较多观察到刺山的交配。可以向繁殖组喷水以刺激交配行为。在这场“雨”中,公龟会变得兴奋,并将母龟追赶到水中进行交配。野外的挖巢行为尚不清楚,但一般情况下,母龟每窝产卵一至两枚。母龟每年最多可产三窝。孵化器约为106天。龟蛋在潮湿的沙子、泥炭藓和水苔的垫材中在28-30°C的温度下先孵育35天,其余时间在26-28°C的条件下孵育。

一些刺山蛋会经历滞育阶段,缘于龟苗需要在合适的季节出壳才能有足够食物和生存条件提高存活率。

除了交配之外,刺山几乎没有表现出社会行为。


常见健康问题

刺山容易感染与其他龟一样的一般疾病。应注意提供紫外线辐射,以防止可能导致腐甲的真菌和细菌过度生长。水质必须时刻注意。若发生腐甲或细菌感染,可使用配有紫外线消毒的过滤系统。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龟问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